千年古镇一一名不虚传
追溯到远古时期,店张就是一座闻名的古镇。查阅《兴平县志》交通、邮电志的古道驿道(297页),就有这样的记述:据文献记载,西周时就修有国道。《诗经-小雅-大东》曰:“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西周经过兴平县的国道就有两条。其北路,由西安西北行经咸阳过废丘(今兴平)、好畤(乾县)、漆(彬县)、高平(宁夏固原)、媪围(甘肃景泰)至武威。该路从兴平东北角店张镇穿过,东邻咸阳县双照铺,西邻礼泉县晏村铺。西汉时该驿道为都城通往西域之驿道。
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修弛道干线5条,其中两条与兴平境内的南、北内史郡官道连接。西汉开辟的“丝绸之路”,使这条驿道不断发展。
唐时,丝绸之路亦沿着古驿道西去,众多丝绸品及其他产品都是通过兴平南、北古驿道向西方输送。这两条路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孔道。唐玄奘西天取经,从长安出发,曾沿此路过兴平店张镇进入甘肃。
唐之后的宋元明清各代,都不断加固,续修原有驿道,并在驿道上建立驿站,输送物资,传递情报。
几千年来,朝代更叠,时空变换,尽管店张镇的名字不断变化(汉称底兆驿;元称底张铺、明称底张驿,清称店张驿、店张镇),不变的,是古镇的风采。来来往往的驼队、马队、车辆,人畜在古镇上歇脚添食,加油畜力,使古镇一片繁盛,名闻八方。
2
历史重镇一一名至实归
千百年来,店张还是通往西方的商贸和军事要塞。
据《兴平县志》载:底张驿(今店张镇)明置,为西安通往甘肃之驿站,设驿臣管理。有马72匹,马夫36名。
元代设急递铺,是传递文书的专设邮站。县北有底张铺(今店张镇),每年共支工食银195两2钱。
清代后期设塘房。是传递紧急情报的饯所。
雍正四年(1762)始设于朱曹、马嵬、板桥三处,每处营房三间,拨兵五名瞭守。后又增至十处,店张镇四处(黑城营、沙洲营、镇羌营、西风协营),每处设兵3一一4人不等。塘房是各军营直接派出的机关。归县驻防营、讯管辖。
近代,王震率部夜宿店张街头的故事广为流传。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成为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月底,王震奉命率红六军团向关中推进,准备奔赴抗日前线。
1937年3月的一天下午约三点多钟,王震率部路过店张驿。吃过晚饭,部队在店张街头露宿,夜半又急行军出发北上。时任店张乡乡长、曾在青年时代在自己家里阿尚村帮助过叶剑英的鲁如参,给予了王震部队大力支援,被后人传人佳话。
3
今古名镇一一名闻四方
西汉时期,店张便名满天下。
距店张东一华里处,有一著名的窦家坟园,始建于西汉年间,距今二千余年。汉文帝朝章武侯窦广国卒后,朝庭尊其遗愿,安葬于此。兹后,历朝窦氏贵族,卒后多葬于此。
窦氏先祖之兴盛辉煌随处可见,仅汉、魏、隋、唐几代就有皇后八位,丞相十位、大将军、大司空等十二位,为公为侯者近百位,诸如九卿、廉吏、刺史、附马等多不胜数。
且皇后嗣子继帝位而成千古明君英主者,亦不乏其人。汉文帝窦皇后生子汉景帝成就“文景之治” ;唐太穆宗窦皇后生子唐太宗成就“贞观之治”; 唐昭成窦皇后生子唐玄宗成就“开元盛世”。
千百年来,窦氏先祖或金戈铁马,驰骋神州;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其历史功绩,彪炳史册。
后为缅怀先祖,其后代相继迁居于此,以墓为中心,窦氏家族分居于墓茔周围。以方位取名东堡子、南堡子、北堡子、西门店。而店张镇居其中央被围拢。以至说起店张,人们就想到了窦家坟;只要提起了窦家坟,人们就又想到了店张。
唐时,肖河上曾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和故事,其中武则天乘船从肖河店张驿渡口上岸留传最广。当地一直流传着“肖河大开,阿婆上来“的民谣。
据传,店张办小南村是武则天娘家迁来的一脉。阿婆回娘家时,路过阿尚村还手植了一棵皂角树。由此,阿尚村有了“阿上村”的村名。
今天,店张常住人口7000人,现有固定商业门店300余家,各类商品批零应有尽有。街宽店兴,农历三、七、十逢集,三县交界几十里外的客商农民赶集聚此,人流量达3万多人次,辐射半径15公里。交易品800多种,年交易六千多万元,市场活跃繁荣。
4
第一驿站一一名副其实
今天的店张,是名副其实的古丝绸之路第一驿站。丝绸之路百里设驿,从长安出发分北线南线。南线马嵬驿是第一驿站,而北线第一驿站是店张驿。
据《兴平县志》(298页)记载:以上南、北两古驿道,唐时均由都城长安西城门(名曰“安远门”)起发,去西域诸国,县境内的驿站为第一驿站歇息地。
现在,大西安即将贯通的四环(西咸北环线)又不可回避的穿过了店张古驿,这是古今智者的共识。当下,在国家加快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大背景下,店张除了历史赋予的古镇、重镇、名镇、丝绸之路第一驿站的优势之外,还有窦家坟和辖区内享誉三秦大地的阿尚社火等优质民俗文化遗产等待开发。
我们有理由相信,丝绸之路第一驿一一店张一定能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扮演好“一带一路“的排头兵,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